亞洲大學視傳系獲得德國紅點設計最佳獎!---
學生作品「祈線緣」、「相對論」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其中「祈線緣」榮獲最佳獎,臺灣之光!
 圖說:亞洲大學視傳系獲得德國紅點設計最佳獎作者之一林俞伶與指導老師侯純純合影。 |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視覺傳達設計系今年有兩組共8位應屆畢業生所設計的作品,參加2011德國Reddot紅點設計競賽,擊敗眾多國際傳達設計業界高手,分別榮獲最佳獎(best of the best)及紅點獎。其中,勇奪最佳獎的「祈線緣」,是本校創校10年來,參加國際設計大獎表現最傑出的一件,不僅是臺灣之光,也是「亞洲」之光!
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創系4年來,今年才有第1屆畢業生。今年初有兩組8位應屆畢業生的作品,參加德國Reddot紅點設計競賽。8月1日公布成績,「祈線緣」、「相對論」兩件創作都獲獎,是個精采的全壘打!該系先後已有3件、9位同學獲此國際殊榮,身手不凡。
 圖說: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生陳宜鈴(左起)、賴湘宜、蘇昭安與林俞伶設計的「祈線緣文化創意商品─桃花燈飾設計」獲得德國紅點設計最佳獎肯定。 |
勇奪最佳獎的「祈線緣」是由侯純純老師指導賴湘宜、陳宜鈴、蘇昭安、林俞伶等4位同學創作;榮獲紅點獎的相對論(RELATIVITY)是視傳系系主任郭郁伶指導吳亭萱、沈依霓、古進笙、謝偉國等4位同學創作。其中,吳亭萱同學的創作去年也曾得到2010紅點設計獎。
創意設計學院院長賴淑玲說,紅點設計獎分為產品、傳達與概念等類,與iF獎同被譽為「設計奧斯卡」。傳達設計大獎今年吸引全球40國、6468件作品參賽,僅608件雀屏中選,得獎率不及1成;最佳獎(best of the best)更僅80件,臺灣就占了3件。本校這兩組學生作品還能角逐現場1萬歐元獎金的初級特優獎(junior award),10月將於德國柏林舉辦頒獎典禮。
臺灣的參賽作品,今年共有38件獲獎,其中3件是最佳獎,創下歷年最佳成績。另兩位最佳獎得主是設計師胡發祥的「注音符號」,以及臺科大碩士生的「BEAUTIFUL GARBAGE」。
「男女緣分天註定,月下老人姻緣一線牽!」視傳系侯純純老師說,學生創作的「祈線緣」,是取紅線及紙張的特性做鋪陳,以台灣傳統信仰「光明燈」為設計主軸,勾勒出兩款古典剪紙的桃花燈,傳達「月下老人撮合良緣」的概念,並結合12生肖的獨特意義,將不同的生肖以剪紙呈現,再運用照明光線來回應祈求緣分的曙光,使月下老人的意涵更加豐富,不僅是單一的紅線而已。這種文化創意商品既創新又不失傳統風格。
 圖說: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生沈依霓(左起)、謝偉國、吳亭萱與古進笙設計的「RELATIVITY」相對論,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肯定。 |
創作同學之一的陳宜鈴笑說:「年輕人向月老求到的紅線,往往藏在皮包裡,誰知道你要招桃花?」所以她們決定讓「桃花看得到」。特別的是,一組桃花燈是燈籠形式,另一組則是組合式的桃花樹,其理念是「在找到另一半之後,可將兩人不同的生肖剪紙互相組合成燈座,讓燈光映照出兩人的美麗緣分」。
至於「相對論」,創作者之一的吳亭萱說,「相對論」代表人,在西方是科學家愛因斯坦,東方是哲學家老子,無論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老子的道德經,靈感都是源自於對自然及生活的體驗與領悟。
因此,「相對論」在設計時,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主題,老子的「無之以為用」為概念,相互呼應,採鏤空方式,以數大數小鏤空的圓,呼應「當其無〈空〉方有所用」的哲理,構築畫面的主要視覺圖案。另一表現形式,則是以「無畫面」為本,再以印刷打凸的加工方式呈現主體圖案,象徵虛實相生。期望觀眾也能從中感受到事物的相對性,體驗「有無相生,難亦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的設計哲理。
 圖說:亞洲大學視傳系「相對論」作品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傳達設計獎。 |  圖說:亞洲大學視傳系「祈線緣」作品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傳達設計最佳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