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保健系特聘教授暨食安中心主任蔣育錚研發半導體食安感溫晶片,榮獲第十六屆國家新創獎。
|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系特聘教授暨食安中心主任蔣育錚,研發「無線傳能即時感溫監控半導體晶片於食品安全之開發與應用」,榮獲「國家新創獎」。蔣育錚教授所研發的半導體食安感溫晶片,可隨時監控食品安全,對食品的保鮮、運送、存儲,提供完整、透明、公開食品安全資訊給業者和消費者。
蔣育錚教授此項研發成果,經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評選,榮獲2019年「第十六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組殊榮,12月6日將在2019台灣醫療科技展大會頒獎表揚。
蔣育錚教授指出,他研發的半導體食安感溫晶片,可即時監控冷藏運輸溫度的變化,只要在需冷藏食品或包裝盒,貼上「溫度監控食安晶片」後,就會自動啟動溫度記錄功能,且不間斷的記錄環境溫度值,隨時提供相關物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數字、百分比或警示紅、綠、燈訊號,甚至直接拒收溫度超標的不合格產品,有效提高冷藏物品運輸、溫度控管品質,保證物品新鮮,並有防偽功能。

圖說:保健系特聘教授暨食安中心主任蔣育錚研發半導體食安感溫晶片,榮獲國家新創獎,在食安中心前張貼紅榜祝賀。
|
「目前食品產銷履歷,的確存在許多人為造假、虛偽不實的狀況產生!」蔣育錚教授說,此一晶片若與物聯網、區塊鏈整合可以提供完整的供應鏈管理機制,從農場到餐桌上,都可以快速監控、追蹤、回溯,迅速提供食品安全數據,再由 AI 人工智慧運算機制(machine learning)運算結果,避免食安數據被竄改、 作假、攙偽,即時提供資訊,增加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蔣育錚教授強調,此一半導體食安感溫晶片,運用4G、5G、WIFI提供電源動能。且可持續擴充全球定位、濕度、光能、資訊安全、碰撞偵測、LED等功能,從食品安全拓展到物流、醫學、疫苗、水產品、冷凍食品、管制藥品、管制物品、貴重物品、重要文件、藝術品、財產保護等,可望成為未來科技不可缺少的關鍵指標性技術。目前正與多家廠商洽談技術移轉商品化。

圖說:保健系特聘教授暨食安中心主任蔣育錚榮獲國家新創獎所研發的半導體食安感溫晶片。
|

圖說:獲得國家新創獎的保健系特聘教授暨食品安全檢測中心主任蔣育錚(右二),與食安中心同仁合影。
|
|